一直被視為“草根”的小微企業近來成為了利好政策的主角。今年國慶節,小微企業將再次收到“大禮包”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推出六大新政策,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。其中加大財稅支持方面,從今年10月1日到明年底,月銷售額2萬-3萬元人民幣的小微企業,將被納入暫免征收增殖稅、營業稅的范圍。
今年以來,小微企業發展呈現前所未有的生機,尤其是3月份工商登記制度采取“先照后證”后,極大地激發了大眾創業的熱情,新登記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出現了井噴式增長。3月至8月,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659.59萬戶,同比增長15.75%,其中企業192.7萬戶,同比增長61%。
財經專欄作家葉檀認為,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政策加大扶持、企業煥發活力的良性循環。葉檀說:這一次主要是支持“大眾創業、草根創業”政策的延續。這次會議特別提出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,是就業的主渠道。
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.7年。而歐洲、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長達12.5年,美國競爭相對激烈,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達8.2年。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說:目前小微企業存在融資難、營銷難、找市場難、找人才難等難題,可以說是“江山代有企業出,各領風騷三兩年”,跟市場經濟成熟的發達經濟體差別很大。一方面小微企業沒有那么多的社會資源,規模比較小、資金少,抗風險能力弱;另一方面,運營負擔重,所以呵護小微企業要像呵護嬰兒一樣,讓小微企業有“陽光水分”特別重要。
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,此次國務院的幫扶政策很有必要,特別是考慮當前中國的小微企業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時期。小微企業不再是落后、小型服務業的代名詞,高附加值、高技術含量等新興產業所占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,“如果及時加大支持力度,小微企業有望成為中國式創新的強大助力”。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綜合處處長童有好亦持相同意見。童有好指出,據統計,約三分之二的新發明、新創造都是中小企業做出的,微軟、蘋果、阿里巴巴、百度等高科技公司最早都是小企業孵化而來的。中小企業具有“船小好調頭”的優勢,具有空前的創新精神和力度,但同樣也存在缺錢、缺人、缺市場等瓶頸問題,需要扶持。